多發兒的溫馨叮嚀

     嬰兒點頭痙攣症好發於2歲前的嬰兒,以4~6個月為發作高峰期,寶寶有時僅於睡前或睡醒後出現點頭症狀,由於發作時間短暫易遭家長忽略,因而錯過診療黃金階段。


文 / 多發兒社會福利協會  愛說話小編

      嬰兒點頭痙攣症(Infantile spasms),又稱「韋氏症候群」(West syndrome),90%發生於1歲以前,屬於較嚴重的癲癇病症。該病的原因相當多,包括結節硬化症、Aicardi症候群、腦部受傷、出血、感染等,最明顯的表現為上下不停點頭,而且通常發生於睡覺前後,入睡後的發生率趨近於零。

     由於發作時間相當短暫,可能只是突然的一次點頭,但會於短時間內反覆發作,或是伴隨失神、受驚嚇的樣子。家長若發現寶寶有過早出現點頭現象(6個月大前頸部通常未發育完全,不會自主性點頭或搖頭),或是點頭次數太過頻繁(比如若寶寶已學會坐或爬,仍常有搖頭晃腦的表現),就應多留心並送醫檢查。      嬰兒在點頭發作後,通常會伴隨失神或哭鬧的症狀,待家長發現時,通常只觀察到不明原因的哭鬧,造成腸絞痛等誤診。建議家長仔細觀察寶寶的症狀,並留意發作的時間、頻率、每次發作的誘因等,如果能將發作症狀拍攝紀錄,對於醫師的診斷極有助益。

評估診斷 治療要趁早

     倘若懷疑有點頭癲癇,除了依照發作型態評估,也可以安排腦電圖等神經學檢查。癲癇治療部分仍以抗癲癇藥物為主,通常需要數個月後才有顯著效果,如果服藥後效果仍然反覆發作,可以考慮ACTH (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) 荷爾蒙治療,療程為8週。

    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(ACTH)是維持腎上腺正常形態和功能的重要激素,可做為治療癲癇之藥物使用,療程大約2個月,副作用為免疫能力大幅降低,病毒細菌相當容易趁虛而入,然而患者只要出現感冒或感染,療程就必需立即停止。

      此外,ACTH治療也可能出現食欲增加、血壓上升、情緒浮動等副作用,因此,這段期間必需妥善照護患者,通常第一次接受治療時,會建議住院減少與外界的接觸。年紀越小療效越顯著,如果發現家中寶貝長期藥用仍無法抑制發作,可以於門診時詢問醫師ACTH療法。

     嬰兒點頭痙攣症的寶寶通常有腦部病變,造成智能與學習發展都比一般孩子慢,因此,早期療育就更顯重要。除了及早針對疾病對症下藥,也可透過全面性的感覺統合、復建課程加強孩子的學習發展,為往後的學習之路點亮一盞明燈,迎接平順的未來。


 Tips.發作症狀比一比!(影片連結)

 


infantile spasms/seizures

 

同場加映

─類似症狀1:妥瑞症(Tourette syndrome)

     妥瑞症是一種兒童慢性神經異常的病症,好發於5~8歲的兒童。症狀分為動作型和聲語型兩種,又各自再分為簡單與複雜兩種型態,動作的症狀包括不斷眨眼、裝鬼臉、搖頭聳肩;語言則會有發出清喉嚨、咳嗽、擤鼻涕、吐口水、尖叫聲等異常行為。家長若覺得孩子有上述行為,而且一再反覆發生、勸告無效,可以至神經內科門診就醫。

─類似症狀2:新生兒震顫

     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,有時受到外界的刺激後會出現局部肌肉抽動的現象,比如手腳顫動,只要輕輕安撫或是轉移注意力就可以終止發作,對於智力、發育都沒有影響。但是,如果寶寶出現不斷眨眼、斜視、臉部肌肉抽動或是呼吸不規則,建議送醫治療,以排除神經系統的疾病。

─類似症狀3:睡眠肌躍症

     人在睡眠時,可能出現一些非自主性的行為,比如突然夢到跌落、踏空,同一時間,肌肉會出現單次跳躍的症狀,而後驚醒,通常好發於壓力較大的時段,睡眠肌躍症通常為良性症狀,不會影響生理機能、智能。

 

 

延伸閱讀

我適合荷爾蒙療法嗎(ACTH)?

迷走神經刺激術─衛署唯一核可腦神經刺激術

迷走神經刺激器  年紀越小療效越高










arrow
arrow

    多發癲癇兒分享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