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發兒的溫馨叮嚀

1. 癲癇發作的第一線處理為保持患者的安全,讓患者側身躺於平坦床上/地上,切記在患者唇齒緊閉時,不可強塞任何東西,以免唇齒受傷。

2. 癲癇發作時的記錄是醫師診斷的重要依據,家屬們除了小心照顧發作的病患,也要仔細觀察症狀、皮膚顏色、發作時間以及意識等重點。


 

文 / 多發兒社會福利協會  愛說話小編

採訪諮詢 / 馬偕醫院新竹分院  小兒神經科主任  李松澤醫師

       癲癇發作該怎樣處理?看到患者難過又痛苦的表情、蜷曲的肢體,家屬們總是萬分不捨又無助,別慌別亂!遵循下列的步驟處理,讓患者遠離意外威脅,安全度過發作期。

     全台灣癲癇患者多達數十萬人,你我都有可能遇到發作中的癲癇患者,因此,建立正確的急救處理知識相當重要,才能真正達到「助人之樂」,不讓熱心幫倒忙!面對發作中的癲癇朋友,第一步就是保持鎮定、不要慌亂,接著依照下列的處理要訣冷靜處理,別忘記也要多多觀察患者的抽搐情況、膚色變化、發作時間以及意識是否清醒等重點項目。

OK作法

1. 保持現場環境安全,鬆開患者的衣領,取下眼鏡、假牙,或找一個枕頭類的軟墊置於頭部下方。

2. 讓患者側身躺著,或是將頭側一邊,讓口水向外流,也避免嘔吐物嗆入氣管,保持呼吸道暢通。

3. 如果是大發作,在患者唇齒尚未緊閉之前,可以將手帕塞入口中;如果唇齒已經緊咬住,則不要試圖扳開或硬塞東西,如果塞入的東西太硬,可能造成牙齒斷裂、唇齒受傷;太軟的物品則可能被咬斷而噎住氣管,都是相當危險的舉動。

4. 病人醒來後可能喪失發作記憶,並且驚慌無助,陪伴在病人身旁有助其心情恢復穩定。

5. 紀錄病人發作的時間、症狀,回診時供醫師診斷參考。

NG作法

1. 大聲呼叫,試圖喚醒病人。
正解:大發作時通常呈現無意識狀態,不斷呼叫喚醒病人並無任何幫助,靜待恢復即可。

2. 壓抑患者的抽筋、用衣物或繩子強行束縛患者抖動的身體,或是試圖用搖晃等激烈手法終止病患的發作。
正解:以上皆不宜,只要維持環境的安全,等待病人恢復即可。

3. 硬塞東西至患者口中。
正解:大發作時咬斷舌頭的機率並不高,不要強塞東西至患者口中。

4. 發作結束後要求患者走動,或是給予飲水或食物。
正解:剛結束發作時,若要求患者站起來、走路,可能會跌倒;餵食藥物或流質食物也有嗆到的風險。

SOS!速就醫

     如果發作的時間超過5分鐘,或是反覆不斷發作,可能變成癲癇重積,會造成腦神經大量受損,後果嚴重,建議送醫急救。此外,如果患者發作時有冒冷汗、嘴唇發紫、臉色倉白或呼吸不順暢,也要盡快送醫

詳實紀錄發作 醫師診斷更精準

     癲癇朋友在門診時,可以跟醫護人員索取或自行製作癲癇日誌,也就是紀錄每次發作的筆記本。由於醫師不一定有機會目睹發作的狀況,因此,善用癲癇日誌可以幫助醫師瞭解病情,並正確診斷。照護者也可以準備攝影機或有錄影效果的手機、相機,利用動態攝影紀錄發作至清醒的所有過程。

     發作頻率、時間長短與狀態,某個程度亦反應了治療效果,比如說,換藥後癲癇發病次數反而增加,可能是該藥物不合適或需調整劑量。因此,醫師需要瞭解患者平日的健康狀態,才能正確開立處方,癲癇的發作過程分為前兆、發作以及恢復期,前兆期可能是數秒到數小時;發作期則視發作程度分為數秒至30分鐘不等;發作之後通常會異常疲倦、嗜睡、頭痛以語言表達問題,可能需要半小時至1天,甚至更久的恢復期。

     針對上述3階段,都要詳實紀錄發作日期、時間、發作當時的行為和環境、可能誘發發作的因素、病人意識、分辨抽筋/抽動、嘴唇是否發紫、呼吸狀態等,並觀察清醒後對於發作的記憶、體力,以及恢復期的時間。

 


延伸閱讀

癲癇發作,請你這樣做!

如何正確記錄癲癇 文 / 賴向榮醫師

癲癇發作的表現 文 / 蔡景仁醫師

 


arrow
arrow

    多發癲癇兒分享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