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發兒的溫馨叮嚀
1.熱痙攣的表現和癲癇大發作相當類似,差異在於前者會伴隨高燒,發作時間低於15分鐘、會自然停止,並且不會於同次發燒中復發,通常不會影響智力發展,也不代表患有癲癇。
2.熱痙攣,顧名思義就是「熱」加上「痙攣」。它的表現和癲癇的大發作有些雷同,常會出現肌肉僵直、抽搐、雙眼眼睛上吊等症狀,然而最大的差異在於熱痙攣通常伴隨著發燒,而且是超過攝氏39℃的高燒,只要燒退了,症狀就會消失。
文 / 多發兒社會福利協會編輯部
採訪諮詢 /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小兒神經內科主任 周宜卿醫師
熱痙攣,顧名思義就是「熱」加上「痙攣」。它的表現和癲癇的大發作有些雷同,常會出現肌肉僵直、抽搐、雙眼眼睛上吊等症狀,然而最大的差異在於熱痙攣通常伴隨著發燒,只要燒退了,症狀就會消失。 熱痙攣通常發生於高燒後24小時內,當體溫竄升到39℃後,嬰幼兒突然出現雙眼往上吊、全身僵直及手腳抽搐,並且可能有失去意識、叫喚都沒有回應等症狀。簡單型的發作時間通常於15分鐘內結束,而且不會於24小時內復發,此類熱痙攣通常不會影響智力,孩子都可正常發展,反之,若發作時間長,且反覆發作,就要懷疑癲癇的可能。
高燒與熱痙攣之間的連結原因仍不明朗,可能是嬰幼兒腦部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,高燒誘發腦部不正常放電。部分研究顯示與體質/基因相關,擁有此體質的寶寶,發燒時併發熱痙攣的機率就比常人高,好發於6個月到6歲之間的兒童,發生率約為2~5%。
發作時!請你這樣做!
遇到寶寶第一次出現熱痙攣發作時,家長通常都會異常驚恐而手足無措,此時一定要盡量讓自己保持鎮定,讓寶寶平躺於平坦、安全的床面或地上,口中若有食物,請小心將食物取出,並讓頭轉向左/右側,以免口水或嘔吐物嗆入氣管。
寶寶如果有牙齒緊咬的狀況,千萬不要試圖扳開唇齒;抽搐不停時,也不要刻意壓住手腳抑制發作,這些行為不但沒有益處,還可能造成寶寶受傷。熱痙攣通常會自己停止,而且沒有後遺症,不過,如果發作超過15分鐘仍未停止,應立即送醫治療,此外,寶寶清醒後,要密切觀察是否有嘔吐、頭痛、高燒不退或手腳麻痺等現象,只要仍有不適,建議至小兒科檢查。
我需要長期吃藥預防嗎?
熱痙攣通常為良性現象,通常不需要針對痙攣本身施以藥物治療,重要的是追查發燒背後的原因,比如玫瑰疹、中耳炎、急性腸胃炎等等,找出病因對症下藥,才能真正恢復健康。
有過熱痙攣病史的嬰幼兒,約有30~50%的機率發生第2次,但通常不會在同一次發燒的感冒狀態內,由於熱痙攣多為良性現象,加上抗癲癇藥物的成效與副作用,目前一般都不建議長期服用抗癲癇藥,只要持續觀察,減少感冒發燒的機會,寶寶都能遠離熱痙攣、健康長大。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