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發兒的溫馨叮嚀
1. 藥物治療的前提為藥效大於副作用,也就是說治療帶來的效益遠超出副作用,然而藥物的調配需要長時間反覆調整,難以一蹴可幾。
2.一般來說,長期用藥不會傷肝腎,但需定期做肝腎功能檢查,確認藥物可正常代謝。
文 / 多發兒社會福利協會 愛說話小編
「吃藥後整天昏昏沉沉,專注力也不大好,可不可以換藥或不要吃藥?」
「 每天都要吃將近10顆藥,腎臟都變不好了,可不可以不要吃藥?」
這些都是家屬對於抗癲癇藥普遍的抱怨與疑慮,尤其是年幼病童的家屬,看著寶貝每天要服用那些五彩繽紛的抗癲癇藥,心中總是不捨又無奈……
藥物治療的目的在於控制癲癇發作,或使其完全不再發作,為了達到這項目標,需要不斷調整藥物內容與劑量,可能要耗時數個月到一年不等。然而,家屬們面對藥物的副作用以及持續發作,總會質疑藥效與醫師判斷,或是不斷轉換醫師,其實,癲癇治療無法一蹴可幾,需要耐心與信心,過於頻繁的轉換醫師,只是在「試藥、換藥、調整劑量」的輪迴中打轉,並沒有直接助益,還要承擔換藥可能誘發癲癇的風險,不可不慎。 副作用是每種藥物難以避免的後果,程度輕重依個體差異沒有絕對的標準。因此,醫師用藥之前,必須先衡量藥物治療的利弊得失,也就是說,治療的效果要遠遠超出副作用的不適與傷害。反覆的大發作恐造成腦神經細胞不斷被破壞,而藥物可能導致患者精神不佳,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考量之下,積極用藥就成為醫師治療的首選。
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認知發展部分,包括嗜睡、精神不佳、記憶困難等,其餘還有體重增加、暫時性掉髮、皮膚起疹子、牙齦腫脹、腸胃不適等,此外,部分藥物會降低避孕藥的效果,可能導致意外懷孕,如果計劃懷孕或懷孕中,也要記得與醫師討論用藥,選擇美國FDA規範致畸胎風險較小的A、B級藥物。
用藥前基因診斷 遠離嚴重副作用
最嚴重的副作用為史帝芬強森症狀群(Steven Johnsons Syndrome),這是一種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,患者會出現發燒、皮膚有整片的紅斑或水泡、疼痛感,必須立即停藥並且送醫處理,如果延誤就醫,甚至可能危及性命。
卡巴氮平或卡馬西平等部分抗癲癇用藥,引發嚴重藥物過敏的機率比較高,現今醫療科技可以在用藥之前先做基因檢測,確認患者是否會對此類藥物過敏,藉以降低史帝芬強森症狀群的發生率。
醫療科技日新月異,新藥也不斷研發,希望將藥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,如果服藥後副作用影響很大,可與醫師討論換藥的可能性,倘若已替換過多種藥劑,患者仍然反覆發作,可以抽取血液檢驗血中的藥物濃度,確認藥物濃度足夠控制癲癇發作。
按時抽血 確認肝腎代謝力
「長期吃藥會不會傷肝、傷腎?」這是多數患者心中的疑慮。一般來說,長期服用抗癲癇藥不至於傷害肝腎,但因藥物代謝需仰賴腎臟,因此,大量且長期服藥的癲癇患者需按時驗血驗尿,並做肝功能、腎功能及血球數檢驗,確認藥物吸收後是否順利排出體外、肝腎功能是否正常。
知己知彼 認識你吃的藥!
你對每天服用的藥物瞭解多少呢?長期用藥的患者應該對於藥物有基本認識,並且牢記藥名、劑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。醫院給予的藥袋上都有詳列藥名、劑量與服藥時間、副作用,如果拿到藥廠的盒裝藥物,裡面會有一張仿單,就像是藥品的身份證,記載了藥商資料、成分、藥品可治療的範圍(適應症)以及副作用、禁忌等等。
以下為醫師常用的抗癲癇藥物,如果你想知道更多關於藥物的資訊,可以上衛生署網站:「西藥、醫療器材、含藥化妝品許可證查詢」可以取得所有通過許可的藥品詳細資料。
1. 癲能停(DILANTIN,phenytoin)
2. 癲通(TEGRETOL ,carbamazepine)
3. 帝拔癲(DEPAKINE,Valproic acid)
4. 服利寧(FRISIUM,clobazam)
5. 氯米那(LUMINAL,phenobarbital)
6. 邁舒寧(MYSOLINE,primidone)
7. 利福全(RIVOTRIL,clonazepam)
8. 赦癲易(SABRIL,vigabatrin)
9. 樂命達(LAMICTAL,lamotrigine)
10. 妥泰(TOPAMAX,topiramate)
11. 鎮頑癲(NEURONTIN,gabapentin)
12. 速眠安(DORMICUM,midazolam)
西藥、醫療器材、含藥化妝品許可證查詢首頁
藥物詳細資料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