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發作表現,依照國際抗癲癇聯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 (ILAE)的分類,主要有下述較為常見的類型,詳細的分類法可至ILAE網站查詢。
泛發性發作(Generalized Seizure)
1. 失神性發作(absence,又分為典型/非典型)
患者會突然失神、不說話、眼神呆滯,叫喚也沒有回應,就像通話突然斷訊,接收不到外界的刺激,可能維持數秒至十多秒後自行回神,並對剛才的失神沒有記憶。
2. 僵直震顫(Tonic Clonic,也就是俗稱的大發作)
腦神經細胞大規模不正常放電時,就會出現大發作,全身肢體僵硬、不斷猛烈抽動。
Tonic Clonic seizure (Grand Mal) - Graphic
3. 肌躍性(Myoclonic)
患者身體局部區域會出現不自主的抖動,程度不一。
4. 僵直性(Tonic)
發作時患者的身體會變得相當僵硬,甚至連臉部表情都僵硬,直到發作結束後才逐漸和緩,放鬆肌肉。
5. 失張性(Atonic /drop attack)
失張性癲癇是導致受傷的主因。患者的肌肉突然像失去支持般癱軟無力,就像線被剪斷的線偶般,比如失張的部位是雙腳,整個人就會瞬間趴倒,往往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。
6. 癲癇重積(Status epilepticus)
當患者的痙攣發作超過5分鐘,即可能為癲癇重積,需要立即送醫處理,以免大腦神經嚴重受損。
部分發作(Focal/Partial Seizure )
1. 單純性部分發作(Simple Partial Seizure)
(1).局部動作發作
(2).局部感覺發作
(3).心靈症候發作
(4).自主神經發作
2. 複雜性部分發作(Complex Partial Seizure)
(1).單純性部分發作合併意識不良
(2).起始意識不良
(3).自動症
3. 部分發作合併次發性全般發作(Partial Seizure with Secondary Generalization)
延伸閱讀
3步驟 申請迷走神經醫療補助款
迷走神經刺激術─衛署唯一核可腦神經刺激術
迷走神經刺激術─幼童治療效果最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