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多發兒  小編

採訪諮詢 / 親子心語工作室 蔡佩潔心理師

     語言是人際溝通的基本能力,要先學會說,後續才能溝通,進而擁有良好的人際互動。評斷語言發展的程度不止是「說話」,還要能說得清楚、表達順暢,再來則是能使用符號與書寫,語言障礙即是指構音異常(俗稱臭乳呆)、聲音異常(如發聲障礙)、語暢異常(口吃),以及語言發展遲緩。

    「大隻雞晚啼?」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只是比較晚熟,不願正視發展遲緩問題。然而,遲緩兒的發生率約為7%,其中高達90%為語言發展遲緩。蔡佩潔心理師表示:正常的語言學習需要良好的聽力以及環境刺激,從出生開始,孩子即透過生活環境的聲音刺激來學習語言,隨著學習以及生理發育成熟,大約10個月後說出第一個語彙;18個月左右可以使用約20個單字;2歲之後逐漸拉長語句;3歲後可以用句子交談、簡單敘述的能力。爸媽可以參考兒童健康手冊內的「兒童發展歷程表」,如果孩子嚴重落後指標,就應該就醫諮詢評斷。過晚診治  學習+人際有狀況

     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包括:聽覺障礙及神經、大腦受損等生理因素、情緒障礙、或是沒有良好的環境可供學習。癲癇病童大多是由於染色體異常、腦神經傷害或新陳代謝異常疾病,造成腦部的語言區受損。這類病童通常還有過度流口水、固態食物吞嚥困難等問題,更需要經年累月的長期復建,蔡佩潔心理師建議除了在醫院接受語言治療之外,在家中可以每日用指套替孩子做口腔按摩,也有助於改善語言能力,雖然過程辛苦且有時候會被孩子咬傷,但可以增強孩子使用咀嚼肌的能力,有助於改善構音不正的問題。

     語言是相當基本的生活能力,也深深影響往後求學就業、人際關係,蔡佩潔心理師表示:部分語言障礙的孩子容易引發人際誤會,由於他們的口語表達速度遠低於動作,有時只是善意提醒同學小心掉落物,但是將朋友拉開的動作快於口語警告,反而被同學解讀為攻擊行為,演變成人際困擾,也造成自己心情低落、自卑甚至心理混亂情形。

 

這樣做!治療好有趣

1. 營造歡樂且具刺激誘發的環境。

語言發展需透過反覆的聽與說不斷練習,因此,良好的環境刺激是學習的重要根基,包括多與孩子對話、播放音樂等,增加生活環境中的各種聲音刺激,讓孩子可以模仿學習。

2. 善用遊戲鼓勵發聲

蔡佩潔心理師建議當孩子開始練習發聲時,即便只是「啊啊!哦哦!」等音節,家長若能配合發出相同的聲音,加上誇張有趣的表情,可增加孩子學習的樂趣與動力,進而願意多發出不同的聲音、甚至模仿他人說話。

3. 適當按摩口腔肌肉

      當口腔敏感度太低時,會造成流口水的情形、咀嚼能力也低,可為孩子做臉部按摩。使用食指和中指在臉部畫圓按摩肌肉,從下巴兩側開始畫小圈按摩,沿著臉頰一路向上到眼下顴骨將圈畫大,再向下到鼻翼兩側、嘴角、最後回到下巴,持續按摩直到皮膚發紅。

     若孩子接受,可將食指深入口腔壁(拇指則在口腔外臉上施力),兩指尖合併從口腔壁的內角向口角拉出,拉至口角時,停頓2至3秒再放開。並要求多刷牙刺激口腔,玩唇口發聲遊戲。

4. 找出語言障礙類型,對症下藥

     瞭解語言障礙的問題點後,才能對症下藥,配合語言治療師與專業人員的指導與訓練,加強孩子的口說或敘述故事的能力,如果合併有智力障礙,可以考慮搭配圖卡學習,如果孩子真的不會說、不想說,指認圖卡也是一種表達。

5. 耐心引導,放慢學習腳步

     語言能力需要時間來印證,當孩子說話比較慢時,家長更需要耐心以對,不耐煩的態度會造成孩子內縮行為,請以鼓勵代替責罵,並相信孩子的潛能無限。此外,建議以清晰、標準的語句代替娃娃語(如喝ㄋㄟㄋㄟ),學習正確的語句與語法。

 

 

延伸閱讀

第二課  認知障礙



arrow
arrow

    多發癲癇兒分享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